一间卧室,是梵高在流浪和多舛一生中一直追求的归宿,尽管这一生才是37年。前后共有三幅几乎一样的卧室,分别藏于在巴黎,芝加哥和阿姆斯特丹。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Bedroom是这系列中的第二幅。梵高搬到法国Arles(1888-1889年)后,对未来满怀希望的时候创作了这三幅,并在这期间在艺术上达到了顶峰。刚刚找到自己的归宿后不久,梵高便深陷于精神疾病,在一年后自杀。终其一生,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。这间卧室,成为了他永久的精神家园。
这次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汇集起了这三幅作品,通过电脑技术展示了他们细节之处的不同,颇耐人嚼味。博物馆破天荒地仿制了一件模仿实物的房间!游客可以用不到二十刀体验一晚。
看画前的人头攒动,就知道文森特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。他在日本也很很受欢迎的,他的画曾经被日本人屡屡竞拍出天价。他悲剧式的经历给赋予了这些本已杰出作品更加永恒的内涵。这些画永远地向人们诉说着文森特苦难的执着。让观赏者唏嘘的同时,不免感慨时下年轻人为了梦想的艰辛。
三幅Bedroom汇聚一起,人声鼎沸
细节显示不同之处,多亏了艺术家的独具匠心。在美国的艺术馆,很常见馆间艺术品互借,得以让游者免去劳顿之苦,同时欣赏类似的作品。
实物房间,足见布置展览的艺术家们细心程度。想象一下,梵高每次回到简陋的房间,身子往床上一躺。柔软的铺子减轻了一天的劳累和紧张的情绪。每天晚上在自己的空间里,在艺术的理想和现实的残酷之间不断挣扎着。我们无从知晓他最后几年里的心理变化。关心他的人对他的病情进展亦爱莫能助。他的生命缓慢地走向终结,但这期间的作品终成为一件件艺术史上的极品,成为上帝对他短暂一生的评价。也感谢这个小小的卧室,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所给的慰藉。